作者:admin 日期:2023-09-08 浏览: 次
Intel 14代CPU曝光,你制裁我突破,中国芯已达英特尔三年前水平
首先,从核心数量和 L3 缓存方面来看,i5-14400(F)、i5-14500、i5-14600 以及 i9-14900(F)与 13代酷睿型号相同。然而,i7-14700(F)却增加了四个小核,达到了 8 大核 + 12 小核,L3 缓存也增加了 3MB。这种架构的改变使得该处理器在多任务处理和效率方面有了更大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酷睿 14 代处理器的价格可能与 13代相同。这一消息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它意味着您可以在不花费更多金钱的情况下获得更高效的的处理性能。
此外,benchlife 也曝光了酷睿 14 代处理器 K 系列的参数信息。同样地,i7 型号增加了四个小核心。具体参数如下:
i9-14900K:8 大核 + 16 小核,3.2-6GHz
i7-14700K:8 大核 + 12 小核,3.4-5.6GHz
i5-14600K:6 大核 + 8 小核,3.5-5.3GHz
酷睿 14 代处理器 K 系列预计将在今年 10 月中旬推出,而非 K(65W)型号可能会在明年初的 CES 上推出。这些新处理器的问世将为计算机硬件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这些新处理器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增加的小核意味着更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使得员工在处理大量数据或运行多任务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业务效率。
对于游戏爱好者来说,新处理器也能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更多的核心和线程意味着更高的帧率和更流畅的游戏性能。无论是对于高端游戏还是入门级游戏,酷睿 14 代处理器都能满足玩家的需求,让他们在游戏中尽情享受沉浸式的游戏乐趣。
此外,新处理器的推出也有利于个人电脑爱好者学习和尝试新的技术。通过购买搭载新一代处理器的电脑,用户可以尝试更高级的软件和技术,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这也为电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推动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
总的来说,英特尔酷睿 14 代桌面处理器的推出对于消费者、企业和游戏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增加的小核和改进的性能使得该处理器在多方面表现出色,有望成为新一代的硬件标杆。让我们期待它的正式发布,并为未来的计算机硬件市场的发展充满期待。
国产桌面端CPU芯片
目前,国产CPU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我们根据CPU指令集体系进行分类:
1)复杂指令集(CISC)下,以X86架构为主,国内代表厂商包括海光、兆芯;
2)精简指令集(RISC)下,涉及ARM架构、LoongArch架构、Alpha架构等,国内代表厂商包括鲲鹏(ARM)、飞腾(ARM)、龙芯(LoongArch)、申威(Alpha)等。
龙芯CPU技术路线现状
龙芯坚持走自主创新与生态建设之路。龙芯走市场带动技术的道路,通过体制内市场引导,带动技术进步,再参与体制外市场竞争。基于MIPS架构,龙芯形成了自主指令集LoongISA,处理器核心的微结构和物理设计全部自主研发,并取得了500多项专利。龙芯学习Intel+Google+Apple的商业和技术模式,打造从端到云开放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实现OS的跨平台兼容。
其中龙芯公司的3A6000处理器更是在仿真模拟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性能,与Intel的11代酷睿处理器相当,彰显了国产处理器性能的巨大提升。这一突破性的发展将推动国产PC替代进程迈向现实。
一直以来,全球的芯片企业都在努力挑战Intel的处理器市场,ARM阵营也不例外。然而,以前的ARM处理器在性能上相对较弱,难以打开PC市场的局面,直到苹果推出了M1处理器。M1处理器在性能上能够与Intel的处理器相媲美,在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这一突破证明了ARM处理器性能方面的突破。M1处理器不仅性能强大,而且功耗低,使得能够设计更加轻薄的Mac,并具有出色的续航时间。搭载M1处理器的Mac销量迅速增长,超过了戴尔,显示出消费者对M1处理器的认可。
其性能与Intel处理器的媲美成为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关键因素。在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众多软件企业也纷纷对M1处理器进行软件开发。骁龙8CX系列芯片作为同样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在性能方面一直较弱,导致难以在PC市场上取得突破。这为中国PC处理器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即性能必须媲美Intel的处理器,才能有机会在市场上获得进展。
国内芯片企业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CPU架构。过去,国内PC处理器主要依赖ARM架构,然而,由于技术实力相对薄弱,国产PC处理器仍然采用公版ARM核心,导致性能远落后于Intel的处理器,国产PC处理器的替代进程一直进展缓慢。
然而,龙芯3A6000处理器的性能逐步迎头赶上Intel,这标志着国内处理器的一大突破。该处理器不仅能满足日常办公应用的需求,甚至能够运行高性能的应用程序,如Photoshop和游戏等。国产PC在软件方面早已准备就绪,国内拥有中兴新支点、统信UOS、麒麟操作系统等知名PC操作系统,其中统信UOS已经拥有了超过50万的应用软件,能够满足国内PC市场的应用需求。操作系统方面已经准备就绪,国产处理器在性能方面的突破就是最后一步。
龙芯3A6000的性能与Intel的11代酷睿处理器相当,这意味着国产PC处理器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有了性能的保证,众多软件企业将进一步加速适配龙芯处理器,加快系统生态的完善。配合国产操作系统,国产PC能够全面竞争美国主导的wintelPC市场。预计国内将有5000万台PC被全国产PC所替代,而龙芯3A6000的量产正好迎合这一机遇,龙芯和国产PC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机根据了解,国内知名的CPU研发企业龙芯即将量产的3A6000处理器在仿真模拟中表现出了超强的性能,与Intel的11代酷睿处理器相当。这代表着国产处理器的性能再度大幅提升,有望实现国产PC替代国外产品的目标。
飞腾CPU技术路线现状
飞腾CPU由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创造,起步于1999年。目前是国资比例最高(CEC通过中国长城控股)的国产CPU企业,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项目的CPU国家队?;竦昧薃RM指令集授权,集成全自主处理器内核,形成了覆盖桌面、服务器和嵌入式等领域的完整产品线。在生态建设上,飞腾作为独立的芯片供应商,只提供芯片,秉承开放策略,与所有整机厂商都是对等的开放合作的关系,且全栈各层次生态伙伴众多,用户有更多选择,供应链安全性有保障。
高性能服务器芯片:飞腾高性能服务器CPU最新产品是2020年量产的腾云S2500,集成64个飞腾自研FTC-663核,主频2.1GHz,单芯片典型功耗150W,支持2-8路直连,依托该芯片,可以形成128核-512核的计算机系统,在大规模集群计算、高性能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下表现优异。此外,2017年量产的FT-2000+/64,集成64个飞腾自研FTC-662核,主频 2.0-2.3GHz,典型功耗100W,峰值性能588.8Gflops,可以胜任云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的性能需求。
高效能桌面CPU:飞腾最新高效能桌面CPU是2020年发布的腾锐D2000,腾锐D2000最高可拥有8个物理核心,最高主频可达2.6GHz,二级缓存8MB,三级缓存4MB,支持板载内存,内存规格支持双通道DDR4/LPDDR4,支持内存最高频率为3200MHz;兼容性方面,腾锐D2000与飞腾上一代芯片FT-2000/4管脚兼容,客户可以实现现有系统的原位拔插代换,无缝兼容。芯片FT-2000/4,集成4个飞腾自研FTC-663核,主频2.2-2.6GHZ,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和安全机制,支持待机和休眠,典型功耗仅10W,且可以通过“减核”、"降频”等方式应用于嵌入式系统。
兆芯CPU技术路线现状
兆芯系列CPU由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推出。公司成立于2013年,由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和台湾威盛电子合资成立。公司基于X86架构,成功研发并量产多代通用CPU,形成“开先”、“开胜”两大产品系列,实现了“从双核心到八核心”、“从1.6GHz到3.0GHz”、“从处理器+芯片组方案到SoC单芯片方案”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创新,具备自主演进发展的能力和条件。
2019年6月,兆芯在上海正式发布新一代16nm X86处理器产品——开先KX-6000和开胜KH-30000。新一代兆芯处理器是首款主频达到3.0GHz的国产通用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4-3200内存,采用SoC设计,包含CPU、GPU和芯片组,芯片集成度进一步增强,性能功耗比上一代产品提升3倍。KX-6000适配win7、win10等主流操作系统,SPEC 2006 INT RATE成绩为170分,单芯片性能已经达到7代i5的同等水平,应用体验大幅提升。
海光CPU技术路线现状
2016年4月,海光信息与AMD成立合资公司, AMD控股51%的股份,授权其生产服务器处理器,海光信息负责芯片设计和销售工作,与AMD公司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海光发布的Dhyana(禅定)基于超微(AMD)Zen核心架构开发,性能方面与AMD EPYC处理器相似,海光x86系列CPU+Windows体系的软件生态较为成熟,可以兼容市面上大多数Windows和Linux架构下的应用生态。
海光C86 CPU 3250处理器 – 面向多场景的高性价比处理器,采用14nm工艺,具有8核16线程,主频2.8GHz,最高加速频率可达3.2GHz,三级缓存16M,支持32路PCIe通道,2个DDR4内存通道,最高加速频率达到3.2GHz;在信创各技术路线中性能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可以提供现有主流应用的运行环境,实现无缝迁移。目前,同为C86技术路线的兆芯产品,在性能上仍有待提高,海光3250可以满足用户对国产C86产品性能更高的要求。
总结
中国CPU加速突破,与美芯的差距从5年缩减到3年,展示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潜力。中国芯片产业正朝着自主创新、技术领先的方向迈进,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